二问如何应对进口煤?2012年,我国进口煤炭2.9亿吨,同比增长29.8%。
那些产能没有得到释放的煤企,自然痛苦万分。而这次除了需求不足的动因之外,关键在于能源供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其肇始原因在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
按照公认的说法,随着大规模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形成产能的释放,以及主要采煤省区煤矿升级改造进入投产期,2013年煤矿新增产能会集中释放。其一,页岩气革命导致美国能源价格下跌,煤炭需求降低,因而煤炭商开始将之低价出口,国际煤价下跌。如此种种,最终导致国内煤炭需求乏力,库存高企,而产能过剩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国有地方煤矿产量4180万吨,减产7.8%。但有一点相同的是,不管是国有还是非国有,不管产能是否得到充分释放,煤炭企业都感到了这次市场低迷的来势凶猛,希望政府施以援手。
不过,煤炭产能的释放则不会呈现这种态势,而是更为复杂,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只是整体情况,更细致地分析,则会发现存在两极现象,即国有煤矿产量普遍增加,非国有煤矿产量大都锐减。然而,早在2009年公布的《山西省电力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促进大型煤炭、电力企业集团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发煤电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但刚刚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全国煤炭市场异常火爆,煤炭企业利润丰厚,在趋利的市场机制下,煤电联营步伐缓慢。
随着市场的起伏波动,煤电顶牛不断。建立长协合同的企业17户,装机容量1988万千瓦,占比60.4%。2012年7月,《山西省促进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实施方案》适时出台,全省范围内的煤电联营全面启动。煤电关系走向和谐截至目前,山西34户主力火电企业中,产权一体式的煤电联营企业已有22户,装机容量2186万千瓦,占山西主力火电企业装机容量的66.4%。
煤炭供不应求时,电力企业四处出击找煤。届时,电煤的运输方式将由煤电双方自主协商,可采用矿场发货制执行矿场价,也可采用送货制执行到厂价。
煤电矛盾长期困扰煤电大省长期以来,煤、焦、冶、电都是能源大省山西的传统支柱产业。晋能公司未来将投资230亿元,建设包括40座煤矿和9座燃煤热电厂在内的联产项目,年产煤炭产能3150万吨,发电能力5300万兆瓦。重组后,同煤开始对漳电直接供煤,使漳电3个月内减亏2.6亿元,2012年走出连续两年亏损的困境。2011年煤电矛盾突出时,山西中南部13家电厂曾联名上书求援。
这13家电厂的装机容量达1274万千瓦,占山西省调机组的三分之一。今年以来,山西已达成3个大型煤电联营合作项目:5月,山西煤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合并重组的晋能公司正式成立,资产总额达到1650亿元。但由于当时煤价高企,电煤供应严重不足,企业资产负债率一度超过100%。针对由来已久的煤电矛盾,近年来,山西大力推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鼓励煤电企业签订长期协议,促进煤电优势互补、和谐发展。
煤电企业竞相牵手山西首个煤电联营的范例发生在2012年,同煤集团成功重组漳泽电力,两家企业由原来的掰手腕变成一家人。然而,煤炭和电力作为唇齿相依的上下游产业,有着太多的争执和矛盾。
山西煤电联营出现了多种形式:有煤企股本在电厂资产中控股的煤控电,有电企股本在电厂资产中控股的煤参电,有电企上级集团对煤企实施参股的电参煤,有煤电企业共同出资或合并组建新公司和煤电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煤电互参五种模式。今年7月,在山西紧急出台的煤炭20条中,煤电联营成为煤炭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
如今,山西煤与电的关系正由激烈博弈走向全面合作。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认为,煤电联营可以使煤电企业共享利润,有利于双方共同应对煤价和电价的波动,将对国家的能源供给产生深远影响。十二五期间,除城市热电联产、电网安全需要建设的电源项目外,山西新建的燃煤发电项目原则上要求按照坑口煤电一体化要求进行规划。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煤电企业纷纷牵手。6月,潞安集团与格盟国际实施煤电联营后,双方将在10个运营及在建煤炭、电力项目上实施股权置换、交叉持股,涉及煤矿项目总产能3030万吨/年、电力项目总装机1202万千瓦。煤炭供过于求时,煤炭企业只能上门卖煤寻求销路。
对同煤集团而言,在今年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上半年仅漳电就消化同煤120万吨原煤,煤炭销售压力得到缓解。同时,国家能源局日前将19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山西。
此后,随着国外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抱团取暖,共同应对风险成为煤电企业的共识。8月8日,山西焦煤集团与中国大唐集团刚刚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涉及大唐集团所属的4个电厂,双方合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煤炭供销合作,而是在煤电一体化产业链上形成了以产业为骨架、以资本为纽带的深度合作模式。
按照规划,到2015年,山西省火电企业将全部实现电煤长期协作合同管理,部分火电企业和煤炭企业将完成以股权为纽带的战略联营十二五期间,除城市热电联产、电网安全需要建设的电源项目外,山西新建的燃煤发电项目原则上要求按照坑口煤电一体化要求进行规划。
2012年7月,《山西省促进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实施方案》适时出台,全省范围内的煤电联营全面启动。2011年煤电矛盾突出时,山西中南部13家电厂曾联名上书求援。建立长协合同的企业17户,装机容量1988万千瓦,占比60.4%。6月,潞安集团与格盟国际实施煤电联营后,双方将在10个运营及在建煤炭、电力项目上实施股权置换、交叉持股,涉及煤矿项目总产能3030万吨/年、电力项目总装机1202万千瓦。
煤电企业竞相牵手山西首个煤电联营的范例发生在2012年,同煤集团成功重组漳泽电力,两家企业由原来的掰手腕变成一家人。山西煤电联营出现了多种形式:有煤企股本在电厂资产中控股的煤控电,有电企股本在电厂资产中控股的煤参电,有电企上级集团对煤企实施参股的电参煤,有煤电企业共同出资或合并组建新公司和煤电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煤电互参五种模式。
今年7月,在山西紧急出台的煤炭20条中,煤电联营成为煤炭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但由于当时煤价高企,电煤供应严重不足,企业资产负债率一度超过100%。
近日,山西的煤电联营合作接连取得突破继山西煤炭大集团与五大电力集团签订电煤供应中长期协议之后,山西焦煤集团又与中国大唐集团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山西第4个大型煤电联营项目。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煤电企业纷纷牵手。
届时,电煤的运输方式将由煤电双方自主协商,可采用矿场发货制执行矿场价,也可采用送货制执行到厂价。8月8日,山西焦煤集团与中国大唐集团刚刚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涉及大唐集团所属的4个电厂,双方合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煤炭供销合作,而是在煤电一体化产业链上形成了以产业为骨架、以资本为纽带的深度合作模式。煤电矛盾长期困扰煤电大省长期以来,煤、焦、冶、电都是能源大省山西的传统支柱产业。如今,山西煤与电的关系正由激烈博弈走向全面合作。
晋能公司未来将投资230亿元,建设包括40座煤矿和9座燃煤热电厂在内的联产项目,年产煤炭产能3150万吨,发电能力5300万兆瓦。然而,煤炭和电力作为唇齿相依的上下游产业,有着太多的争执和矛盾。
重组后,同煤开始对漳电直接供煤,使漳电3个月内减亏2.6亿元,2012年走出连续两年亏损的困境。此后,随着国外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抱团取暖,共同应对风险成为煤电企业的共识。
同时,国家能源局日前将19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山西。这13家电厂的装机容量达1274万千瓦,占山西省调机组的三分之一。